阅读历史 |

第944章 装着雄心壮志的地图(1 / 2)

加入书签

情报对作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 赵志国听到徐师长的安排心中也是非常高兴。 “多谢师长关照我们了!” “都是八路军的队伍,而且你们还是我的部下,我要是不为你们考虑,你部下还不得打我的黑枪?” 赵志国的部队现在也是一二九师的主力团,他们自然也希望赵志国的部队能够发展壮大起来。 “你这儿的羊肉真不错!看来咱们刘师长是没这口福了!” “师长,我们已经留好母羊和种羊了,等明年这个时候,我们会有一个小型牧场。” 赵志国可不会做竭泽而渔的事情。 “你小子是想把羊也发展成一支军队?” “自给自足,自力更生,而且我们队伍的士兵太需要改善伙食了,吃好了,才有强健的体魄。” 说道食物这方面,最容易触动人心。 当今的华夏,就算是风调雨顺,一年下来很多百姓家也结存不下余粮。 八路军的很多部队驻扎的地方又不是产粮区,所以食物供应方面有很大的欠缺。 “自给自足,自立更生,这个八个字不错。” 徐师长最喜欢的就是有想法的年轻人。 如今赵志国不但能够带兵打仗,还能够让部队自己搞生产,这能够极大减轻百姓的压力。 “师长,您就别夸我了,我随便说说而已。现在天色也不早了,您赶了好几天的路,要不早点休息?” “别!我可刚提起兴趣来呢,来你这儿一趟,我不是冲着你们手中的武器弹药来的,我是冲着你赵志国来的。” 徐师长求贤若渴,他知道赵志国脑子里肯定有他想要的东西。 “师长,我没有您那么大的能力。” “少在这儿跟我谦虚,在这个年代,能提出自给自足,自力更生的人,就不是一般人!我也不瞒着你,你可知道我们部队最近三个月内要开拔的事情?” 部队接受改编,改编的条件里有一个,那就是八路军要开往敌后,开辟新的抗日战场。 “知道一些!不过这些都是军事机密吧?” 几万部队开往敌后,这可不是小事情,一旦消息泄露出去。 日军必然会对他们围追堵截,一路上要牺牲多少同志?这可是天大的事情。 “我这儿有一张地图,上边什么都没有标注!” 徐师长可不会向赵志国透露任何消息。 他们的大部队行动前夕,除了师部和旅部知道部队前往的目的地之外,没有人知道他们将去哪儿,走哪一条路。 赵志国看了一眼地图,又看了一眼徐师长,不知道自己该不该说。 “你看干什么,我脸上可没写着你想要的东西,专心看地图!” 一二九师将要前往哪个地方,徐师长心里跟明镜似的。 “这儿,这儿,还有这儿!” 赵志国干净利落地在地图上画出了三个位置。 “也算是准确,不过我们部队可不会分身术。” 当赵志国指出第一个地方的时候,徐师长还是震惊的,可是赵志国指出后两个地方的时候,他倒是觉得没有那么惊艳了! “我说的不是我们这次行军的目的地,而是以后的发展方向!两山一平原!” 听到赵志国的解释之后,徐师长这次真的是愣住了。 “能说说原因吗?” “没什么原因,第一步是立足,第二步是发展,第三步是第二步的进一步扩大。” 任何事情都要经历从立足到稳步发展这一阶段。 部队开入敌后,还没有立足之地,就想着发展,那就是自寻死路。 徐师长满意地点了点头;“你说说你做这个判断的具体原因吗?从军事角度!” 赵志国指着地图:“这儿,太行山脉,地形险峻,区域广大,为我们部队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。” “第二步是这儿,关内最大的平原,北方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,有粮就有人口。” 部队想要发展壮大,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要解决人口和粮食的问题。 这也是为什么赵志国利用煤矿吸引外地人到安阳镇来安家。 “可片平原,自古以来无险可守!道路便捷,日军部队的机动能力,不用我说,你比我清楚,选择这个地方该如何做。” 既然赵志国说出来了部队发展的方向,肯定对每一步有自己的想法。 “是无险可守,但百姓就是一座山!地上没有,地下有!” “什么意思?” “平原地区,土质疏松,小鬼子可以控制道路,那我们何不建立地下的道路?”赵志国说。 平原地区,村落聚集,不像是山区,出去几十公里见不到一个村子。 “嗯……地下道路,这个想法不错!” “至于另外一片山区,那儿百姓淳朴,只要在那儿树立起八路军的威望,振臂一呼,百万百姓会赴汤蹈火,十几万青年会应征入伍!” 徐师长听着赵志国的描绘,似乎这不是一张地图,而是一张百万雄兵的布阵图。 “未来有一天,你定可挂帅!” 徐师长感慨,他确实低估了赵志国。 “挂帅?徐师长,您可高看我了,您能挂帅,我只是您的一个马前卒。” “如果不是用人之际,我真的想向副总指挥举荐你,让你去总部。” “安阳镇更需要我,或许有一天,我能够把平城,晋阳和并州地区变成我军的大后方,到时候您在东,我再西,一声令下,会师中原,也不是不可能!” “会师中原?如果是别人说出来,我一定认为他是在吹牛,不过……你画的这个大饼,我听着舒服,或许真有这么一天。” “事在人为!” 华夏儿女多奇志,敢叫日月换新天! “好,我等着这一天,到时候我请你吃羊肉。” 听赵志国一番话,徐师长热血沸腾,似乎又年轻了几岁,他已经好久没有这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