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966章 日军特工还是普通人?(1 / 2)

加入书签

一次次打击之下,日军开始对自己部队的战斗力产生了怀疑。 尤其是光谷司,他时刻在怀疑着望县是不是已经被赵志国的部队给包围,赵志国会不会已经做好了进攻望县的准备。 当日军所有部队都撤回望县县城的时候,日军的据点也宣告失守。 早已经知道的结果的光谷司并没有太大的情绪波动,在他的指挥部里充满了压抑。 几乎出动了所有兵力,兔子没打着,还被兔子咬了一口,损失了一个据点。 换成是谁看到这样的战果都要郁闷上好几天。 “从今天开始,各部队加强城防力量,就算华夏军队在城外挑衅,没有我的命令,也不许放一枪。” 光谷司既然选择了当缩头乌龟,就要有当乌龟的觉悟,天塌下来,他也不会出县城一步。 望县县城变成了光谷司的乌龟壳。 直到天亮的时候,赵自明才反应过来,日军已经撤退。 赵自明确定日军都撤退之后,才敢去寻找自己的部队。 “发生什么事情了?” 赵自明见到祝浩第一时间询问他们做了什么,如果不是祝浩他们做了什么,小鬼子为什么突然撤退了。 “营长,我们什么都没做,就是袭击了一个日军据点!” 整个晚上祝浩他们都在运动,还没等他们赶到日军据点,另外两个连已经把日军据点给拿下来了。 也就是说,祝浩带着另外两个连什么都没来得及做,行动已经结束。 “那就奇怪了,为何日军突然回撤?莫非他们接到了什么命令不成?” 赵自明本来做好了跟日军斗智斗勇的打算,结果小鬼子坚持了没三秒,就没有了后续。 “通讯兵,给团部发电报,把我们这儿的详细情况通知跟团长。” 赵自明担心光谷司这样做的背后有诈! 光谷司哪儿还有什么阴谋诡计,他早就被赵志国给打怕了。 只要到了晚上,光谷司根本就不敢跟赵志国的部队作战。 赵志国收到了赵自明发来的电报,他也有些纳闷,为何小鬼子突然就撤回城内了。 “日军撤退无非有两个原因,第一就是认为自己在接下来的行动中达不到目标,第二就是上边有新的作战命令。”田克志分析。 撤退的原因就那几种,小鬼子肯定不是兵败之后选择撤退,毕竟他们并没有损失多少兵力。 而且望县也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威胁。 “我更倾向于前者!”赵志国说,“但这也只是我的推断,到现在为止我们仍旧没有平城方面的任何情报。” “小鬼子这次行动会不会是一个诱饵,故意让望县我军的主力暴露出来?” 在此之前,日军并不知道在望县地区有多少赵志国的部队,此次行动有非常大的可能就是为了摸清楚他们的部队。 “也不排除这种可能,我们把二营的兵力增派到了望县地区,小鬼子完全是在费力不讨好。不过我们还是要防备好,日军狡诈,他们总会在某个时候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。” 赵志国倒是不怕小鬼子侦察出他们在望县有多少兵力。 只要他们部队在望县树立起威信,望县将会全民皆兵。 “下一步我们是不是拿下望县?”马修文问赵志国。 从日军手中夺取一座县城,政治意义明显大于军事意义。 赵志国从日军手中夺取县城,收复失地,不单单是对八路军有巨大的影响,而是增加了抗日百姓的信心。 如今的华夏正面战场被日军打得一塌糊涂,很多人失去了抗日的信心。 此时一支部队能在战场上对日军发起反击,他们会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抱有极大的信心,认为这一仗的胜利必然属于他们。 “政委啊,围着望县,守着公路,我们吃着小鬼子的物资,就能够消灭更多的日军,这种事情何乐而不为呢?” 赵志国他们手中是有足够的物资,但是想要发展壮大军队,还需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物资。 这些物资从哪儿来? 赵志国他们能够造的武器非常有限,飞雷炮,炸药包还有就是土质地雷和手榴弹。 在其他武器方面,他们还有巨大的缺口,这些武器最大的供应商就是小鬼子,其次是伪军! 小鬼子和伪军可不会把手中的物资乖乖地送到赵志国手里,他们只有一个办法,那就是把小鬼子杀了,然后把他们的武器拿到手。 如今的望县县城犹如一座孤岛,四面八方都被海水给包围着。 “我们的团部要不要前移?毕竟我们团两个营的主力已经前往了望县地区。” 团部应该跟着主力部队一起行动,便于指挥作战。 “不着急前移,望县目前还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,保证我们后方的稳定才是最关键的。” 安阳镇不稳,他们在望县地区发展的再好也没有用。 日军一旦集结一个师团甚至更多的兵力扫荡望县地区,赵志国他们只能撤离望县。 如果安阳镇再被小鬼子折腾的七荤八素,赵志国的部队就没有了稳定的后方。 “您是说,小鬼子仍旧在打安阳镇的主意?” “不是仍旧,是他们从没有放下过安阳镇。” 日军心里的小算盘是怎么打的,赵志国心里跟明镜似的。 “秦东升和我哥在望县地区,知道该怎么发展,大规模的战斗不会经常发生,小规模的摩擦应该会很频繁,两个老将知道该如何处理的。” 秦东升和赵自明都是久经沙场,一般的情况他们也都该知道如何处理。 “团长,安阳镇还有换回来的二十个战俘呢。”吕正提醒赵志国。 那二十个战俘其中有小鬼子安插的人,日军打算利用他们打入赵志国内部,然后日军提供情报。 但赵志国认为,真正的大鱼不是他们已经审出来的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